【男科古今】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男科团队主创配资网站,陈志强教授带领团队针对男性的“难(男)言之隐”,宗上工之旨,博古采今,奉上专业指导与建议,为男性健康保驾护航。
本期作者
蒋某,34岁,职业健身教练。因“性功能减弱伴性欲低下1年余”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男科陈志强教授门诊。
患者自述近1年逐渐出现性欲减退、勃起不坚,伴疲劳乏力,夜间易醒。平素体健,3个月前单位体检未见异常(肝肾功能、血常规均正常)。患者日常训练强度极高:运动习惯方面,每日带学员进行高强度健身训练,晚间常与朋友打羽毛球至凌晨1点;身体状态方面,长期感到“力不从心”,次日精力不济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。
初步诊断
西医诊断:疲劳综合征。
中医诊断:虚劳类病(脾肾两虚证)。
诊治方案
1.补充检查:男性激素5项。
2.中医辨证论治:以健脾益肾、固本培元为主;中药方剂以四君子汤合酸枣仁汤加减,安神助眠。
展开剩余87%3. 健康管理指导:每日高强度训练缩减至1小时以内,以“微汗出”为主;尽量减少21:00后剧烈运动,改为舒缓拉伸,如八段锦等;严格23:00前入睡,避免熬夜;饮食增加坚果、深海鱼类摄入,补充优质脂肪。
疗效与随访
1周后:性激素检查未见异常;诉睡眠质量改善,夜间醒后易入睡,疲劳感减轻。
1月后:诉晨勃频率增加。
2月后:性欲基本恢复,自述“肌肉线条更流畅,精力充沛”。
陈教授答疑
蒋某很是不解:“陈医生,为什么之前明明我每天都坚持锻炼,反而还越练越累呢?”
陈教授笑语:“中医强调‘劳逸有度’,你之前运动量有些过度啦——看似强健的体魄下,实为脾肾精气的透支。暴汗熬夜非但无益,反成戕伐元气之刃。之后让你调整运动节奏,配合固本培元,就能重获健康活力啦。”
健康科普讲堂
男科古今
成年人运动时长
每周运动总量
根据WHO发布的最新《世卫组织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》,成年人(包括男性)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快步走、游泳)或 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(如慢跑、打篮球)。中等强度运动每次建议30分钟,每周5次;高强度运动每次25分钟,每周3次。
运动强度与类型
可结合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,例如每周3天高强度运动加2天中等强度活动,以灵活适应个人体能。
最佳运动时间段的选择
不同时间段运动的健康效益有所差异,需根据目标调整按“需”安排:
# 早晨(6:00–12:00)激活代谢
适合人群:希望提升全天代谢、改善精神状态或增强免疫力的人群。
运动类型:轻度至中度运动(如慢跑、瑜伽),避免空腹或剧烈运动。
注意事项:早晨血压较高,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此时段剧烈运动。
# 下午至傍晚(12:00–18:00)增肌塑形
适合人群:需增肌塑形、提升耐力或降低全因死亡率的人群。
运动类型:力量训练、高强度间歇训练(HIIT)等。研究显示此时间段运动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# 晚上(18:00–21:00)控糖减脂
适合人群:减脂、控血糖(如糖尿病患者)或改善心血管健康的人群。
运动类型: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游泳、骑自行车)。
研究显示:18点后运动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(降幅达2.14 mmol/L)和心血管疾病风险,尤其对肥胖及代谢障碍者效果更佳。
注意事项:避免睡前1小时内剧烈运动,以防影响睡眠。
特殊人群的运动时间建议
心血管疾病患者:宜选择下午或晚上运动,此时血压较稳定,可降低发病风险。
糖尿病患者:18点后运动可优化血糖控制,但需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。
痛风患者:午饭后至晚饭前运动,此时血尿酸浓度较低,关节灵活度较高。
传统医学对运动的指导原则
形神兼养,以动助阳
1.“动以养形,静以养神”
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形劳而不倦”,主张适度运动以强健筋骨(养形),同时避免过劳耗气(养神)。如《素问》所言: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,强调运动需有节制。
2.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
中医认为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,疏通经络。华佗创编“五禽戏”时指出:“动摇则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”,即通过仿生运动调和气血,预防疾病。
3.顺应四时与昼夜节律
四季调节:春夏季宜晨练助阳气生发,秋冬季宜午后运动避风寒。
时辰选择:清晨(寅时、卯时)为阳气初升之时,适合导引、太极等轻缓运动;傍晚(申时、酉时)气血趋内,可适度活动但不宜剧烈。
传统运动形式:导引、武术与功法
1.导引术
五禽戏(华佗):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的动作,通过肢体伸展调节脏腑功能。
八段锦:八式动作结合呼吸吐纳,如“两手托天理三焦”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,针对性调理气血。
易筋经:通过抻筋拔骨强化筋骨,改善关节灵活性。
2.内家武术
太极拳:以“松柔慢匀”为特点,强调“以意导气,以气运身”,调和阴阳,尤其适合中老年及体弱者。
六字诀(呬、呵、呼、嘘、吹、嘻):通过发声配合动作调理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、三焦。
3.日常养生法
散步(《老老恒言》):饭后缓行“数百步”,助脾胃运化。
叩齿咽津:晨起叩齿生津并吞咽,补肾益精。
运动原则:适度为本,因人制宜
1.“小劳”而非“过劳”
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强调:“养性之道,常欲小劳,但莫大疲”,提倡每日轻微出汗即可,反对剧烈运动导致“汗出如浆”。
2.体质差异调整
气虚者:宜静功(站桩、静坐)为主,辅以散步。
痰湿者:需加强运动(如八段锦、爬山)以化湿。
阴虚者:避免午后暴晒下运动,可选游泳、太极。
3.病后与老年运动
《寿亲养老新书》建议老人“徐徐步庭院散气”,术后恢复者宜先练呼吸吐纳(如“腹式呼吸”),逐步增加活动量。
禁忌与注意事项
1.避免极端环境运动
大风、雾霾、极寒时不宜户外运动,以防“外邪入侵”。
《遵生八笺》强调“避风如避箭”,运动后汗出当风易致风寒。
2.情绪与运动结合
(1)运动时需心平气和,忌怒、悲、思虑过度,如《养生延命录》云:“喜怒损志,哀乐害性”。
(2)运动前充分热身,结束后逐步放松,避免突然停止。
(3)循序渐进,避免“周末突击式运动”,需规律分配运动量。
3.饮食配合
剧烈运动后忌冷饮,宜饮温水或米粥护脾胃;汗多者可服生脉饮(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)补气生津;至少饭后间隔1小时运动,避免影响消化。
更多专业问题,请关注“广东省中医院男科”微信公众号,或通过“广东省中医院服务号”挂号男科专家咨询问诊。
广东省中医院男科
广东省中医院男科起源于1988年开设的前列腺炎专科门诊,经过三十余年的传承创新发展,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、临床疗效显著、中医特色明显的品牌科室。
专科拥有广东省名中医等高级中医人才,一方面系统整理中医古籍,充分挖掘和继承前人先贤的诊疗经验;另一方面,结合中西医现代研究进行理论创新,提出了“症病同治”学说以及“前列腺癌分期论治”学说,丰富了中医男科理论,在少弱畸精子症、慢性前列腺炎、前列腺癌、男性性功能障碍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。专科也充分发挥微创技术优势,开展显微和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手术,显微输精管复通手术、精囊镜手术、显微取精手术等对因治疗措施,与中医特色治疗协同增效。
专科年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,在大德路总院、二沙岛医院、大学城医院、芳村分院均设有门诊。
初审 | 张靓雯
审核 | 王军飞
审定 | 陈佳佳配资网站
发布于:广东省